上海全民健身600指數發布 申城常鍛煉人數比例突破50%
“十四五”期間,上海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已突破50%,由49.0%增長至50.7%;“健康管家”隊伍不斷壯大,活躍社會體育指導員從1.5萬人增至6.1萬人,每千人中就有2.5名專業指導員提供服務,平均年齡42歲的隊伍充滿活力……近日,運動促進健康——體薈魔都主題文化沙龍暨全民健身600指數發布儀式上,《2024年上海市全民健身發展報告》中的這些數據亮點十分搶眼。
作為連續13年向社會公開的“健身成績單”,上海市全民健身發展指數即“600指數”,由“健身設施”“健身組織”“健身活動”“健身指導”“體質健康”以及“市民參與”六個單項指數構成。《2024年上海市全民健身發展報告》顯示,上海全民健身600指數為490.5,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和質量,其中“體質健康”指數最高,達91.1。在系列舉措的推動下,市民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比例持續增長,總體健康水平保持良好,市民滿意度實現穩步提升。
“十四五”期間,“健身活動”指數提升明顯,從2021年的81.3上升至2024年的89.9。“健身設施”指數也有提升,由2021年的61.3增長至2024年的65.8。上海市持續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著力打造“天天想健身”的服務網絡和市民身邊的體育賽事,積極營造“健身引領時尚”的城市氛圍。
體質健康監測織就更密集的“防護網”。全市15個區建有區級體質監測指導中心,社區體質監測街鎮覆蓋率為93.8%。2024年啟用新版《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全市共有23萬余人進行了體質測定,其中常態化監測人群達標率92.8%,優良率49.1%,市民體質健康水平保持全國前列。
健身活動之多,極大滿足了各個人群的需求。2024年,上海市各級體育部門牽頭舉辦各級各類賽事活動超2萬場,吸引1134萬人次參與。其中,僅第四屆市民運動會的相關賽事活動就達9100余場,超1100萬人次參與。
儀式現場,還推出了首批四家“上海市運動促進健康特色品牌”。其中,由上海市乒乓球協會聯合有關單位舉辦的全國首個帕金森乒乓球錦標賽,在徐寅生、王勵勤、樊振東等眾多乒乓球人士助力下,幫助帕金森病患者通過運動提高生活質量,增強身體機能和社交互動。上海體育大學科技園“市民健身夜校”,開設八段錦、燃脂搏擊、有氧操等熱門課程,吸引眾多市民熱情參與,打造健康消費新時尚。楊浦區四平社區市民健身中心針對青少年脊柱側彎和體態問題,用運動健康干預促青少年“挺直脊梁,健康成長”。徐匯區長橋街道“智慧陽光康健苑”則是全市首家“智慧型”殘疾人社區體育康復場所,致力于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專業的康復服務。(轉自10月22日《中國體育報》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