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協同 惠及大眾 《臨床運動處方實踐專家共識(2025)科普版》發布
日前,《臨床運動處方實踐專家共識(2025)科普版》(以下簡稱為“《共識》科普版”)正式發布,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運醫所、北京市朝陽區體育局相關工作負責人和來自兒研所、中日友好醫院、朝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醫療系統相關單位的170余名醫務工作者代表參加發布活動。
《共識》科普版共有九幅圖譜,以生動、活潑的設計風格,突出展現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癥、腎臟病、原發性骨質疏松、乳腺惡性腫瘤、焦慮抑郁癥、孕產期、圍絕經期及絕經期9類臨床運動處方建議,所給出的建議內容包含有氧運動、抗阻運動、柔韌及平衡性方面的練習方法三個方面,旨在讓更多從業者在守護大眾健康的路上擁有可依據、可查詢、可運用、可實踐的抓手和工具。
運醫所健康中心主任梁辰表示,《共識》的學術論文版本全文篇幅較長,推薦從事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士閱讀,科普版針對的是全文的第二部分,“圖文并茂的形式一方面有利于老百姓讀懂,另一方面是為醫務工作者提供基于權威指南并結合臨床實踐、便于操作的工具式參考。”梁辰說,以心血管疾病為例,我們可以根據圖譜了解患者應采取的運動方式及其運動時段的頻率、住院期間的運動強度、出院后的運動強度及監測方式等。
活動現場,中國女醫師協會醫體專委會主任委員孫明曉對《共識》全文的總論、臨床運動處方的工作流程、工作過程中的風險評估、運動能力的測評方法等內容做出了更細致的解讀。
朝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科齊智聽完后受益匪淺:“之前我參與了朝陽區醫務工作者科學健身指導培訓,了解到很多學員都是正在或將來要從事社會體育指導、體重管理、體育醫療相關工作的,一系列培訓讓醫務工作者獲得了更多跨領域的專業知識,也豐富了技能,提升了在體育領域的指導能力。”
解讀環節完畢,參會全員通過多組彈力帶健康操練習,活動了頭、頸、腰椎、膝蓋等部位。三組動作做完,現場的男女老少臉上紛紛洋溢著笑容,身體狀態更為自在與放松。
帶領大家做操的幾名北京體育大學的博士生表示,從項目立項、調研到實踐、完結,再親眼看到有諸多前輩在閱讀、研究自身曾為之付出的成果,感到非常榮幸,“《共識》會是今后我們參與研究和撰寫論文時的重要參考文獻,科普版的內容也將為我們從事專業實踐時提供直接幫助。”
會后,與會領導和專家進一步探討了《共識》科普版與全文的后續推廣規劃。其中,對于發布內容名稱中“共識”的含義,梁辰介紹,項目組最終使用“共識”而非“指南”的原因在于,指南一般是由權威的學術機構或學術團體根據目前已成型或相對較成熟的研究成果再結合臨床經驗撰寫成的,需要有對應的臨床證據等級,并且為保證證據可靠,相關內容在臨床上應用的時間更長。“慢性病的運動處方目前是我國體育和醫療領域的新興事物,客觀上沒有那么多基于國內慢性病病人的臨床實踐用以支持做出‘指南’程度的東西。《共識》的叫法更貼切,撰寫者都常年在臨床從事運動處方相關工作,充分結合了他們的經驗和國際上的相關指南、標準,部分作者可以說是我國運動促進健康、科學健身指導方面在臨床的先行者。同時,我們也希望臨床醫學和運動醫學的工作者將來能共同產出運動處方的‘指南’。”
近年來,運醫所持續和各地方體育局、衛健委聯動,逐步推進運動處方納入慢性病管理標準流程,運醫所副所長厲彥虎說:“除了培養更多‘懂運動’的醫生,我們還要深化運動健康大數據研究,用智能科技手段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希望通過凝聚多方合力,讓‘體醫融合’‘體衛融合’工作落得更實,助力全民健康事業發展,為建設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作出更多貢獻。”(轉自10月15日《中國體育報》06版)